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嫁娶是什么意思(刘东汶:嫁娶两字解释)

时间:2024-12-14 09:15:13

嫁jià

嫁:女+家。在中国古代,女孩子出生下来就注定是别家的人,她们在父母兄弟的家里长大,但是,父母兄弟的家不是自己最终真正的家。古代人口少,推行同姓(氏)不婚。女孩子到了成年,出嫁给别姓氏的男人后,她才能够获得自己的家。也就是说女子出嫁给男子后,女子从自己丈夫的姓氏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姓氏,并且真正成了自己的家,这也就是“嫁”字的真正含意所在。新中国成立后,女子与男子获得同样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权利,也与男子一样拥有自己家庭的权利,这是与旧社会根本不同的。

“嫁”字。《说文》:“女适人也,从女。”《新华字典》:“1、女子结婚,成为男方的家庭成员。2、转移。”

由“嫁”字组成的词组有:出嫁、嫁娶、再嫁、嫁妆等。




取qǔ

取:耳+又。在甲骨文中,“又”即为“手”。“取”指的是古代部落之间、民族之间、国家之间往往发生战争,在计算将士战功时,以割下敌人的左耳朵的多少来计算,而后发布战报,斩获敌人多少首级。这种计算战功的办法,比起以斩下敌人多少首级来计算战功要好,相对人道些。一是割敌人首级既不人道,也不卫生,特别是首级一般体积比较大携带不便,并且会腐烂发臭,可能传染各种疾病。因此以取下敌人的左耳朵多少来代替敌人的首级计算战功。只是对敌方的重要将领和主帅还是要取首级的,以便己方的将帅确认已经杀死敌方的重要人物,对把握敌方情况十分必要,同时,也可以防止有人冒领军功。在史书上有很多记载,某次战争占领多少城池,斩获敌人多少首级,俘虏多少敌人,以表明战争的激烈程度,以及胜利的成果有多大。“取”字本义是割取敌人多少耳朵(即斩杀敌人人数)的意思。“取”字最早往往与夺取敌人的城堡、要塞、阵地、打败敌人的队伍相联系。如秦国攻打赵国,取得十二城;冲锋陷阵,某某大将取敌人上将人头,如同“探囊取物”一样容易。 为何“取”字与战争相关,这与古代生产力低下,争夺生存资源有很大关系。应当说,时至今日生产力有了极大的发展,产生战争的主要压力——争夺生存资源的需要,已经大大减轻,人类应当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发展经济,和谐自然环境上来,这才是当下人类最大的“取得”。

“取”字引申后,“取”是有所获得的意思。凡是得到某种事物、利益或者遭受灾祸,都使用“取”字。“取”与“得”往往联系在一起使用,通称为“取得”。比如,一方向另一方借取多少物品,一方向另一方取多少农具、粮食、马匹等。日常生活中的“取”字也用得很多,比如把东西拿过来,就是取的意思,如取图书、取画册等。

“取”字。《说文》: 捕取也。从又耳。《周礼》:“獲者取左耳”。《高级汉语字典》:从又,从耳。甲骨文字形。左边是耳朵,右边是手(又),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。本义:(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)割下左耳。

由“取”字组成的词组有:取舍、取得、争取、取消、取笑、索取、取款、窃取、选取、取材、取景、取道、取样、采取、听取、吸取、可取、取精用弘、获取、取经、取偿、取悦、取缔、取样品等。


娶qǔ

娶:取+女。“娶”字表现出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后,男女双方在婚姻权力上的差异。父系氏族社会里,父权远远大于母权,表现在婚姻上,一个男子要得到一个女子,简单到如同探囊取物一样,只要伸手把女子取过来(娶)就行了,没有像女子嫁给男子那样,是为了得到自己的“家”和自己的“姓氏”那样重大和神圣,那样具有多方面重大意义。婚姻对于女子重要得很,而对于男子,却相对不那么重要。这的确反映出那个时代男权高于女权的特点。

在今天,我们看待这一点时,已经有参观婚姻历史博物馆的感觉了。“娶”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,原字义发生一些改变,这就是男女平等了,在婚姻上男女也是平等的了。现在中国城镇中绝大多数家庭里,妇女的实际地位都与男子平等。“娶”字本义:男子把女子接过来成亲。

“娶”字。《说文》:“娶妇也,从女,从取。”《新华字典》:“将女子接过来成亲。”

由“娶”字组成的词组有:娶亲、娶妻、迎娶、嫁娶等。
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