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一窍不通的意思是什么(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)

时间:2024-12-05 17:49:04


一窍不通

基本词义

一窍不通是一个汉语成语,窍在这里指的是洞,通常比喻心窍,即人的心思、心智。原意是没有一窍是贯通的,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个领域完全不懂,一点儿也不明白。主谓式。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含贬义。

出处

战国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直论·过理》:"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'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'"

故事

在商朝末期,纣王统治时期,国家陷入了混乱和衰败之中。纣王是一个残暴的君主,他沉迷于酒色,不理朝政,导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。此时,商朝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,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在商朝末期,国家局势日益恶化,百姓生活困苦。比干看到这种情况,决定再次直言相劝纣王。他向纣王陈述了国家的危机和百姓的苦难,希望纣王能够振作起来,治理国家。然而,纣王并没有听取比干的意见,反而对他的劝谏感到厌烦。

此时,妲己对比干的劝谏怀恨在心。她认为比干是纣王身边的一个绊脚石,必须除掉他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。于是,她向纣王提议让比干剖心以证忠诚。纣王竟然听从了妲己的建议,下令让比干剖心。

比干听到这个消息后,感到十分震惊和绝望。他知道自己无法逃脱这个厄运,于是决定坦然面对。他剖开了自己的胸膛,取出了心脏,向纣王展示了自己的忠诚。然而,纣王却对此无动于衷,甚至还将比干的心脏扔在地上践踏。

比干的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哀悼和愤怒。人们纷纷指责纣王的残暴和昏庸,认为他是导致国家衰败的罪魁祸首。同时,人们也对比干的忠诚和勇敢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怀念。

孔子听闻此事后感叹道:“如果纣王的心能通一窍,他都不会做出杀比干这等糊涂事来!”这句话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成语“一窍不通”,用来比喻什么都不懂或一无所知,也可借此讽刺人的昏昧不明事理。

例句

对于数学,我真的是一窍不通,连最基础的题目都不会做。

近义词 反义词

近义词:

茫然不解:指对事物或问题完全不理解,一无所知。

一无所知:形容对某事物或某领域完全没有了解或认识。

糊涂透顶:形容人非常糊涂,对事物没有清晰的认识或判断。

反义词:

了如指掌:形容对事物或情况非常了解,就像看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。

融会贯通:指将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全面透彻地领悟。

洞若观火:形容观察事物非常透彻,就像看火一样清楚。

最新推荐